走进连接古今的“时光宝盒”上海博物馆东馆全面建成开放

  全新打造的古代文明探索宫是一处展教结合型的互动体验空间。在这里,青少年可以扮演考古学家、修复师、研究员、策展人■◆、创意家、讲解员等多种角色■★■■◆,沉浸式体验博物馆里的各种职业★★◆。在无实物展品陈列的数字馆“山水江南★★■★”展中,数字技术“复活◆★■★■”了中国古代著名的书画家和作品画面,让书画欣赏从平面走向立体,受到全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同样位于四层的考古馆,是上博东馆为观众准备的另一份惊喜。这里集中展示了上海60多年的考古工作成果,2000余件(组)出土(水)于上海的文物,通过“文明之光”“江海通津★◆■”“海上繁华★◆■★★”三个板块,展现上海发展历史中“古国”◆★◆◆■“古港★◆★◆■■”“古城”的三个文化剪影。展厅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由686件四团镇出土宋代瓷碗组成的阵列,前后共三层,规整交叠排布◆■◆,在宽达5米的整块无拼缝低反射高透玻璃的加持下,仿佛要从展柜中倾泻下来,具象化地表现出上海考古发现的巨大“数量级■◆★◆◆”和古代上海航运贸易的发达程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在上博东馆超过1.5万件的展品中,不乏■◆◆“重量级■★■■■”馆藏珍贵文物◆★■。其中★◆★■,历代书法馆汇集了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卷》★◆◆■◆、怀素《草书苦笋帖卷》、王献之《行书鸭头丸帖》等历代书家名品名帖,展出原作及全部题跋■◆★◆。历代绘画馆中,唐代孙位《高逸图卷》、五代徐熙《雪竹图轴》、五代董源《夏山图》★◆■◆★★、南宋佚名《望贤迎驾图轴》、北宋赵佶《柳鸦芦雁图卷》、元代钱选《浮玉山居图卷》等珍罕名迹也悉数展出。

  为增强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上博东馆以多种手段尝试博物馆新的“打开方式★◆■★”,将全年龄段、沉浸式◆◆■★★■、互动式的展陈设计理念贯穿始终。

  近日★■,经过11个月的试运行,备受关注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以下简称◆■★◆★“上博东馆”)宣布全面建成开放。2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为观众打造包罗古今中外的“时光宝盒”★★■★★■,纵古贯今的万千气象、现代科技的惊喜体验尽在其中★■◆★★。

  除展厅外,上博东馆公共服务区面积约占整体建筑的三分之一◆◆◆,供观众使用的软椅、长凳、坐垫随处可见,餐饮区、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等人性化服务措施也配备齐全■◆★◆★。在一楼◆◆■◆★,还有集文化展示、互动体验、休闲消费于一体的文创空间,精选知名度高的时尚品牌进行跨界联名合作■◆■■◆◆,进一步扩大“上博符号”的传播力。

  在建筑设计上,上博东馆强调开放性,设计有意打破封闭空间◆■■◆,每个楼层都有落地玻璃、平台或户外区域,形成开阔的“景观区◆◆★”◆★◆,引入自然光线◆■■,让建筑“呼吸★■★◆”,让观众◆◆◆■■■“透气■◆”,从而获得视觉和审美转换,缓解“博物馆疲劳”。五楼的屋顶花园被营造为一处隐藏在现代城市群里的新式江南古典园林“云林”,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西边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东边是兼具演出★★★◆、会客功能的开放庭院,院落尽头矗立着一处仿古戏台■◆★◆。跨出一道门★◆■★■◆,一条螺旋的环形坡道连接起三、四、五层的室内空间,为观众提供更多参观游览选择。

  上博东馆位于浦东新区,毗邻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集聚形成了浦东的★★★■■“文化艺术高地”■◆◆★★★。馆舍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整体呈矩形★◆★,外立面蜿蜒起伏◆★、恰如海波荡漾◆★★■,彰显着上海的城市气质与城市品格。

  上海博物馆近年潜心开发的“何以中国■★◆”“对话世界”◆◆★“百物看中国”◆◆■■“拾慧古今■■”四大系列特展品牌也在上博东馆开枝散叶。在年初试开放之际◆★,上博东馆揭幕“何以中国”的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特展”。三个多月的展出时间里,持续引发观展热潮,接待观众逾105万人次,是上海博物馆历史上首个参观人数超100万的特展。据统计★■■■,观众群体中外地观众超60%,海外观众近10%◆■,50%以上观众年龄在35岁以下,上博东馆展示出作为“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作用★■。

  为了进一步优化展示效果◆■■,上博东馆还在布光上下足功夫。通过反复调试不同角度与强度的光源组合、使用弧形墙面分散灯光等做法,成功实现既能突出重点又能避免阴影遮挡的理想状态。以青铜馆为例◆◆■■,这里有直接照射在青铜器表面的聚光灯★★■★■,还有间接照明来补充背景亮度,共同构成了层次分明而又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

  据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自2月2日试开放以来,上博东馆已接待观众400余万人次。仅上周末(12月7日、8日)两天内,就有近两万观众到馆参观。未来,上海博物馆将继续构筑以人民广场馆★◆◆★◆■、东馆★◆◆◆■、北馆为核心的“3+X”新发展格局★◆,作为“三大核心”之一的上博东馆,其成长和发展的速度也许会超出想象。

  这种特殊低反射高透玻璃★◆★,被运用在上博东馆各大展厅,极大降低反光带来的干扰,打造出绝佳的观展效果。站在展柜前,笔迹、纹饰★◆★、釉色等文物细节一览无余。站在展厅中■★■★◆★,井然有序的展品似乎★■■■◆◆“悬浮”在半空,让观众身处“超高清★◆”的文物世界。

  上博东馆四层,有一个特别设置的★■★◆“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包括两个开放式文物修复展示室和主题陈列,展示青铜器、书画、陶瓷、家具等不同类型文物的修复过程。观众可以通过单向玻璃观察文物修复师们对文物进行修复工作★★◆,也可以结合主题陈列更好地理解文物修复的原因★■★★■、工具、步骤等知识◆★★★。

  基于馆藏总数超过102万件(套)、珍贵文物近15万件(套)的雄厚“家底”,上博东馆致力于构筑“包罗中国艺术古代万象★★◆■■◆”的征藏研究体系及展览体系★◆★◆★。展览空间的扩展,也让原本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的8个中国古代艺术通史展厅内容得以进一步提升、延伸■★■,珍贵文物的展出比例大幅增加,最终以青铜馆、雕塑馆、陶瓷馆、玺印篆刻馆★★◆■■、玉器馆、货币馆◆◆、书法馆、绘画馆的形式与观众见面。8个基本陈列仿佛8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涵盖了能够实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代表物证,更好地呈现了中国古代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多样多元◆■■■。